研究延津縣的歷史,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歷史上這里曾經叫酸棗縣,也就是說,沒有一寸高山的延津縣,長在沙堆上的酸棗樹就屬于景觀了;二是虛廩堆,虛廩堆就是假糧庫,春秋時期延津是個交戰地,為了證明自己糧多草足,交戰一方曾經在當地造了很多假糧囤迷惑敵人,虛廩堆連綿不絕成為一景。
時至今日,虛廩堆變成了實廩堆,一到麥收時節,95萬畝耕地翻騰著金黃色麥浪,優秀的小麥品質被稱為“中國第一麥”,連全國小麥生產標準都產生于茲。
延津縣縣長祁文華說,2013年麥收時節,延津縣要承辦小麥博覽會,延津小麥已經衍生為登堂入室的優質品牌。
因為小麥,金黃已經成了延津縣獨具的招牌色彩。
蒙金地,延津土地的一個專屬名詞
1
“土能生白玉,地可發黃金?!泵磕甏汗?,中原農家供奉的多路神仙中,這10字對聯是專為土地爺準備的。
位于黃河故道的延津縣,土地的土壤結構異常特殊。
延津縣農業局局長李占先說:“全縣95萬畝耕地中,小聯合占到50萬畝,其他是黏土地和沙壤?!?/span>
所謂的“小聯合”,當地農民稱之為“蒙金地”。
蒙金地事實上就是黃河故道里的天然沖積平原。李占先說,這種地底層是黏土,上面是沙土、黏土的聯合土壤,底層的黏土密實,保水保肥,而上層的土壤相對松軟,適合小麥扎根、生長和農民耕種。
延津縣農科所的寇彩霞說,小麥根須最深要扎到地下5米,其根須穿透蒙金地的黏土層后,很容易獲得當地水位并不很深的地下水的滋潤,基本上能擺脫干旱;另外,各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多少有異,這也是形成優質小麥的天然條件。
全縣95萬畝耕地中,蒙金地占到50萬畝,這種土地資源優勢在其他地區并不多見。
延津縣的菠菜與眾不同。
延津菠菜清炒后,菜湯不像一般菠菜一樣清寡,用當地農民的話說是“渾”的,并且顏色也不是一律的青,而是略略泛紅,所以好吃,原因就在于當地獨有的土壤結構。
延津縣縣長祁文華說,上天其實是公平的,雖然沒有賜予延津油、煤,不給延津縣一夜暴富的條件,但是賜予了延津一片沃土,加上延津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一樣能從土地里掘出黃金。
蒙金地,延津土地的一個專屬名詞。
2400小時光照,陽光下翻騰著金黃色麥浪
2
糧食專家曾數次微觀地分析過延津縣的小麥,得出的結論是:色澤光亮、味甜、皮薄。
“除了特殊的土壤結構,延津優質小麥的生產與光照的關系也很密切?!毖咏蚩h主管農業的“80后”副縣長黃保說。
延津縣處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里,冬寒夏熱、秋涼春早,650毫米的年平均降雨量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全年的日照時間達2400小時。
黃保是河南省農科院派到延津縣掛職的副縣長,他說,延津小麥在260天的生長期里,幾乎很少降雨。土地天然的保水能力,加上全縣近年強力推進的井渠配套灌溉工程建設后的便利,延津小麥基本不受干旱的影響。相反,這種充足的日照,又避免了南方陰雨天氣里小麥條銹病等的發生,促成了優質小麥的成長。
寇彩霞分析說,優質小麥產量的形成是一個綜合因素,因為是單純的農區,延津縣極少有工業污染源,近幾年,隨著政府方面的推動,糧農在土壤培肥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使得這片土地朝著自然方向回歸。
測定的數據是:1994年,延津縣土地的有機質含量不足1%,2010年后,這里土地的有機質含量已經達到或超過1.8%。
概念是:土地中有機質含量超過1.8%就能被認定為肥沃。
不缺水、土地肥沃、太陽也不吝惜自己的光芒,加之“人為”,麥收時節,金黃色麥浪翻滾就順理成章了。
萬物生長靠太陽,小麥也是。
恨不得在水泥地上都種上麥子
3
40歲的程大敬是延津縣馬莊鄉農民,盡管他家庭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外出務工,但每年他對自家土地的惦記不亞于對自己的子女。
祁文華說,近些年,雖然延津農民已經逐漸不再依賴自己的幾畝土地,但對于土地癡心不改。
“在延津縣800多平方公里的地盤上,根本找不到一塊撂荒的土地,即便有巴掌大一塊地,農民也不會讓它閑著,很多農民恨不得在水泥地上都種上麥子!”李占先說。
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來自于收益。
來自當地糧食加工企業的數據顯示,今年三月份,當地小麥的收購價格一度飆升至每斤1.39元,這個價格起碼比周邊地區高出三五分錢。
延津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縣畝均小麥的收益為485.70元,比河南省小麥的畝均收益375元高出100多元。
“良種繁育是延津縣的一個拳頭農業,全縣共有25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每年2億斤的小麥良種都要訂單售給全國的小麥主產區,一般情況下,每斤良種比普通麥子
售價高出一兩毛錢,單此一項,全縣農民就能增收2000萬元到4000萬元?!毖咏蚩h種子管理站站長李生堂說。
程大敬家有20畝地,收了小麥種花生等經濟作物,20畝地的年收益大約在3萬元上下,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收、種以及管理已經不需要人海戰術和很長
的時間,因此種這20畝地占不到程大敬2個月的時間,其余的時間他就到縣城等地打工,一家的綜合年收益能穩定在10萬元上下。
這幾年,延津城里也有不少人想弄塊地種種,李占先說:“除了你花錢去流轉農民的土地,想去墾荒,沒門!”
漸行漸近的土地規?;洜I
4
1970年代,延津縣的土地5毛錢就能承包一畝,到了1980年代,漲到10塊錢一畝?,F如今,土地貴了,延津縣流轉一畝土地的價格都在1000元以上,即便你開價到每畝1200元,可能還要低三下四給農民說好話。
祁文華對延津土地規?;洜I了如指掌。
“近幾年,延津縣土地流轉的面積在30萬畝以上,主要流轉形式有四種,一是本家流轉。譬如我去廣州打工了,就把地交給自家的兄弟耕種;二是流轉給種糧大戶;三是為了耕作方便,農戶們自由結合;第四就是農業公司牽頭去流轉農戶的土地?!逼钗娜A說。
嘉和糧油公司是延津的一個本土企業,也是在延津縣最早介入土地流轉的。
嘉和公司總經理張建國介紹說,他們公司現在在延津縣有4萬畝種子基地,公司還自己耕種了600畝地,還流轉了1萬畝地在給茅臺酒廠種釀酒材料有機小麥。
作為打造“中國第一麥”的骨干企業,嘉和公司這幾年在有機小麥種植上下足了功夫。
“有機小麥是我們公司牽頭和當地三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的合同,涉及農戶700多家,在兩年的土地轉換期里,公司投入了巨額的資金,利好的消息是,有關部門已經給我們發函認定,這1萬畝地今年生產的小麥就是合格的有機小麥了?!?/span>
張建國說。
茅臺酒廠對延津有機小麥的收購價格現在還不甚明了。
黃保分析說,根據對茅臺酒其他原料基地有機小麥收購價格的了解,應該不是高出市場價幾分錢或者幾毛錢的問題,如果像農民想象的一樣,價格能夠驢打滾,無疑將刺激延津小麥生產產生質的飛躍。
祁文華說,按照縣委、縣政府對延津縣小麥產業的發展規劃,延津縣的有機小麥種植面積要達到20萬畝,高標準的質量要求,必定催生新一輪的土地流轉,不管什么樣的流轉形式,最終受益的肯定是延津糧農。
日益豐滿的小麥雁陣工業之翼
5
2013年年初的河南省兩會期間,河南省人大代表祁文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了延津以小麥產業布雁陣的發展思路,這種以拳頭農業產品為頭雁設定的發展格局,對于“不以犧牲糧食和環境為代價”來說,“延津模式”是一種創新思維,對于糧食主產區具有借鑒意義。
“小麥僅僅是一種糧食,盡管延津有小麥優勢,沒有強勢推動,不可能自然形成中國第一麥,也不可能自然形成小麥經濟。小麥從田間到車間再到餐桌,只有這種全鏈條、全循環的小麥經濟產業鏈,才能讓延津走出農區,實現既不犧牲糧食生產,又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雙贏目標?!?/span>
祁文華說。
近幾年,延津縣著力培育小麥經濟的工業之翼,依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延伸打造了糧食加工和白酒釀造兩個涉糧產業。
在這個園區里,小麥雁陣的工業之翼突出表現在糧食加工和白酒釀造兩個方面。
在這里,小麥雁陣有兩只翅膀,一條是面粉、面條、面點、速凍食品產業鏈,另外一條是白酒生產、包裝、印刷、物流產業鏈?,F在園區內入駐開工的企業有57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就有19家。
酒鬼酒、克明面業、鶯歌食品、云鶴速凍、笑臉速凍等省內外知名企業都已經入駐投產。而郎酒、瀏陽河酒等更大個頭的企業也都決定搶灘延津。
除了糧食生產的資源優勢,延津縣的交通區位優勢也是這些企業來延津縣安家落戶的助推。一個企業老總曾經給我說,如果他的企業過來以后,整個中國的東北、西北、華北產品市場份額都將劃分過來,他們的企業再也不會大雪封山,產品出不了廠門了!
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這個觀點,在延津變成了用工業理念發展小麥經濟。
延津小麥做成的掛面在上海12元一斤
6
湖南不是小麥主產區,但卻有一個馳名全國的企業克明面業,主要產品是掛面。
唐亮是延津克明面業的行政經理。他介紹說,克明面業在全國有多家分公司,總公司年產掛面24萬噸,主要用的小麥就是河南的。
克明面業當時在延津建立分公司,就是看上延津的小麥加工原材料。
現在,延津克明面業的加工能力是年產8萬噸,占全公司的1/3,如果加上克明面
業駐馬店分公司年產6萬噸的產能,整個克明面業在河南的掛面產量已經是全公司的一半還多了。
唐亮介紹說,總公司最近要把延津公司和駐馬店公司整合在一起,并且還要上新的生產線,以后,這個湖南的企業就要在河南唱重頭戲了。
克明面業的掛面主要銷往長江以南,有3塊錢一斤的,也有更貴的,其中一款掛面在上海超市的零售價是12塊錢一斤。祁文華說,這樣的利潤空間,河南企業也可企及。
克明面業用的是新良公司的面粉,新良公司是在延津本土發展的企業。
新良公司形成了以優質小麥精深加工為主,以中高檔食品專用面粉為特色,以大型知名食品企業、高檔連鎖餅房為市場主體,提供一流烘焙食品技術研發服務的產業集團,日處理小麥能力1000噸,成為河南省最大的專用粉生產企業、中國四強專用粉企業之一。2012年初,為了將延津縣周邊地區的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整合當地優勢資源,提升各產業環節的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新良公司聯合金粒公司、嘉合公司等當地優勢企業成立了新鄉小麥產業集團,共同努力打造“中國第一麥”。
企業的面粉綜合加工能力,全部吃盡延津的小麥還不夠,還要調入周邊縣以及河北省的原糧,而這種加工能力還在繼續增加。
像克明面業這樣的企業,用的90%以上是延津本地農民工,因此很多企業形成了一個慣例,這些企業夏收的時候都要給工人放假,讓工人們安心回家收獲小麥。
一般說來,一對夫婦在當地的企業打工,一年大約工作10個月,兩個人的年收入為6萬塊錢。
“小麥的收購價格略高,加上農民在企業打工獲取的收益,小麥產業、小麥經濟受益的群體還是十分龐大的?!逼钗娜A說。
再者,當產品上清晰地標注“產地延津”的時候,無形中也在提高延津的知名度。
讓每一滴酒里都有延津味兒
延津縣95萬畝小麥種植面積中,50萬畝為優質強筋小麥;有45萬畝為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25萬畝為小麥良種繁育基地;2萬畝有機小麥。
延津縣在小麥生產環節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機播、統一管理、統一機收、統一收購”的管理模式,實現優質小麥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還在全國第一家制定了《優質專用小麥無公害生產標準》,并被作為河南省地方標準推行。
天時、地利、人和,使得麥浪愈加金黃,小麥品質更加出眾。
說到這里,用糧企業積極到延津落戶,就不值得有什么疑問了。
無論是小麥產業還是小麥經濟,上、中、下游都有必然的連續性、依賴性,這種性能的連貫就是鏈條。
延津現在已經規劃了一個占地2000畝的白酒工業園區,除了酒鬼酒、一飲相思等已經投產的企業外,本土的幾家釀酒企業和郎酒、瀏陽河酒、瀘州老窖、杜康等都與延津進行了洽談、合作和接觸,配套白酒生產的紙箱、印刷等企業也已紛紛上馬,圍繞大企業上馬的衛星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00多個,白酒這一塊的企業產值,幾年內很可能做到200億元以上。
祁文華說,延津縣境內的白酒企業加上供給茅臺酒廠的原料,過不了幾年說不準每滴白酒中都可能有延津味兒!
曾經有人評價說,農業將是太陽永不落山的產業,就延津的情況來看,確實如此。
火車可以不坐,汽車可以不開,手機可以不用,但唯有飯不能不吃,水不能不喝??萍及l展到今天,依然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合成糧食。要吃喝,還必須依靠農民,依賴土地。工業化進行到現在,已經到了該反思、該回望農業的時候了。
延津靠前了一步。
7
把優質做到小麥產業的骨髓深處
金黃色,只是小麥的外在表現,內核則更加重要。針對小麥,內核就是品質。品質好壞,取決于小麥面筋值、蛋白質含量等許多專門數據的測定,也會因用途不一樣,指標要求有所不同。
延津縣耕地數量在全省不是最多的,總產量也不是最高的,祁文華說:但是我們是毫無疑義的小麥優質大縣,這個名號是別人想奪都奪不走的!
祁文華表示,延津要在優質小麥上做文章,要把優質做到小麥產業的骨髓深處。
首先要種出“中國第一麥”。因為育種,延津農民接受新品種的觀念很新,這就為小麥生產打下了基礎,至今,延津小麥良種的覆蓋率幾近100%。然后要在諸如測土配方、管理技術、知識掌握等方面尋求農業
生產技術支持,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著力構建小麥技術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生物農藥、生物化肥的推廣使用,大力發展有機小麥。
其次用小麥終端產品體現“中國第一麥”。
這就涉及到了小麥加工環節,延津縣在引入和培育企業的時候就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其產業布局、上下游環節銜接等都作為主要因素納入衡量,避免了企業的重復建設和將來互相爭奪資源。并且他們強調,支持小麥加工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和新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用小麥終端產品體現“中國第一麥”。
從小麥到小麥產品,延津正在開拓一條前所未有的金光大道;小麥的金黃顏色,已經成為延津的代表性色彩。